金融教育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国际刊号:1672-5557
国内刊号:36-1232/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408 人次
 
    本刊论文
金融危机下的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实体经济,培养市场需求劳动力为目标。金融危机使得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都困难重重,职业学校应顺应形势,抓紧转型,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来满足新型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渡过难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金融危机 对策及转型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了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职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和突破。然而从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渐有演变为经济危机的趋向,身处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这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国内的职教行业现状进行描述,较详细分析论述金融危机对职教行业的影响,并给出职教行业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方案。
  一、职教行业的现状
  2002年,中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该文件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指出了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和内容,职业教育迎来的春天。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完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战略性布局的调整。而与高等教育相比,中职学生年均96%的就业率占有明显的优势,表面上中职教育形势一片大好,但其实潜藏着种种危机。下面从其就业优势及本身的弱势具体展开分析。
  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主要有着以下的优势:
  一是我国职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从劳动力结构看,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具有中专、技校文凭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二是由于地区不平衡,初中毕业出来打工的偏远地区劳动力;三是一些高龄的下岗人员,这其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适龄劳动力所占比例不大,构成了企业所急需的技能型工人群体。
  二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措施。从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从宏观上对初中毕业生分流比例进行调控以及制定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制度等,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应用型职业教育的决心。中央财政还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每生每年实施1500元的生活补贴,吸引了一部分的家庭贫困学生。
  三是专业设置紧跟就业市场。有专业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大多学校采用了“2+1”的培养模式,2年在校内完成,1年下企业顶岗实习,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各职业学校大力进行专业建设,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的还进行真实生产环境的模拟,使得学生和就业岗位能无缝对接,受到企业的欢迎。
  但是,在高就业率光环的背后,职教行业还是有着很大的隐忧,职业教育仍处于教育中的弱势地位,这其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首先是思想观念束缚,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中国传统一直是“学而优则仕”,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不看好职业教育的观念。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职业教育就是“终结性教育”,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等等,许多家长往往把接受中职教育当作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对职业教育有着很深的偏见。
  其次是专业建设滞后,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对于现有各校所办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在市场调研、教学设计等诸多环节没有花大力气,仅是模仿其它学校开什么,自己就开什么专业;或是市场上需要什么,自己就开什么专业,缺乏准确的定位及前瞻性的目光,造成大多专业千人一面,雷同众多,缺乏特色,不能真正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不少学校没有规划,缺乏一种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一体化双师型的教师大量缺乏。这样一来,学生不能掌握真正的技能,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
  第三是教育培训主体竞争激烈。目前的教育格局中,多种办学主体并存,多种教育模式并存,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生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目前,我国高中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普通高中的扩招,再加上结构性人口减少,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的萎缩。再加上职业教育的招生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相关政策监管无力,不少职业学校在外地都设有招生代理,甚至还专门有人开起了中介公司,牟取利益。有的地方把学生的升学同初中毕业证书挂钩,只允许学生在辖区内的学校就读。以上等等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意味着职教行业的变将必将到来。
  08年伊始,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也直接加速了职教行业的整顿与洗牌,给各职教学校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
  二、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可见职业教育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之密切。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构成中,出口一直是三个主要增长点之一。而在金融危机中,出口疲软,对我国的传统企业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现行的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在出口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本币相对于某一国际结算用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人力成本引起的生产成本的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有的几乎为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而这些出口企业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样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将面临着失业的压力。而现今房价等飞涨,也导致大量资金被从实体经济中抽出,流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和实体经济关系极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下面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来进行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也是全世界的制造基地。至2008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吸引了全国52%的实到外资。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上的,造成了成本的居高不下和对环境的破坏。由于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往年热门的制造、机械、电子专业开始降温,而这些专业基本上在各职校中是长线专业,就业的趋冷,必将导致这些专业的萎缩,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带来严峻的考验。
  三、职教行业的对策
  我国的职业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国内职教行业又将如何变危机为契机?从历史上看,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行业淘汰,同时也催生着大量的新兴行业。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我国十二五经济规划中,将以出口、基础建设及促进内需三条腿走路,在内需的促进过程中,第三产业将获得较大的发展,大量营销、管理、物流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需求将大增,职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转型获得发展:
  1.政策扶持加大力度推动职教发展。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政治经济改革下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日益强劲的需求,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的决策理念对其也从以前的顺其自然到主动扶持,针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很难取得成功。随着1500元/年?生生活补助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即将出台,将对职业教育起到一个正面的推进作用。
  2.政府牵头整合职教资源,加强基础建设,调整办学思路及方法。随着经济生态环境的改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通用能力之外还需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而职业教育也必须实现办学思路、办学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的全方位调整。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与学校彼此是消费与服务的关系,而这种服务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检验学生这种特殊产品的人力资本是否取得增值,市场是检验的标准。在办学思路及方法中,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借鉴北美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走出适合自己的一条本土化道路来。
  3.大力开拓发展服务型专业。现在的服务,结合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发展理念,应该是一个“大服务”的概念,既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创设服务本土经济型的特色专业;又可以大力建设新兴专业,如物流、电子商务等,为区域和全球经济服务;还可以做成服务外包专业,改变劳动力输出的形式等等。在这方面,长三角城市也都在进行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力争向利润曲线(微笑曲线)的中上游延伸。如2011年南京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比重达到了惊人的50%,再如无锡大力发展的服务外包业,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服务型专业毕业的学生。
  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只有顺应形势,科学规划,通过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及模式,真正贯彻以就业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才能为学生服务好,为家长服务好,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同时自身也得到可持续的长足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金融教育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金融教育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